为了不跟熟人打招呼,71% 的人宁可绕路 | 你到底有多社恐?
我是 GRT 研究员孙浅,今年 3 月,我在各色DNA检测报告中更新了 2019 年的第四项解读:社恐。
首先让我给可能社恐的你一颗定心丸:
其实,大部分人都多少有社恐症状——
有 71% 的人在公共场合为了不和熟人打招呼,宁愿绕道多走路:
还有 62% 的人被拉去周末的聚会,收到消息说「有人来不了下次再约」,心里会突然松了口气:
男女的社恐表现也有所不同——
只有 28% 的女性看到有座位空出来想坐过去,可又怕邻座的人多想,可是男性中的这个比例达到了43%:
对社恐们来说,打电话是最可怕的事情,你可能对此深有共鸣
取问卷总分前 25% 和后 25% 分为高社恐组和低社恐组,高社恐组里有 87% 的人能发微信,绝对不打电话,低社恐组的比例只有 46%:
高社恐组有将近一半的人(49%)打电话预约位子也要练习好几遍,才敢拿起电话,而低社恐组只有 5% 的人存在这种情况:
上面这些场景,你中了几个?
这篇文章里,我就将和你分享这次更新的幕后故事:
- 社恐到底有多普遍?
- 各色DNA 发现,人们都有哪些社恐表现?
- 如何与社恐共处?
- 你都可以在这篇开发手记中找到答案。
正文:
首先,再坦白一下,我也是社恐这个现代病的重度患者,我平日里的表现包括且不限于:
但因为我是我司超罕见的单身狗 + 负责分析恋爱项目数据,去年年底,我突然就被变成了各色单身用户群群主···
加上之后组织的两次各色用户组 CP 活动,我当时经历的人生社恐高峰时刻包括且不限于:
- 1 无数陌生人加微信,好友从三百飙升到近一千🙀(我没屏蔽任何人,真的不发朋友圈
- 2 不断在群里@所有人🙀(希望你们不要嫌我烦
- 3 和陌生人一对一闲聊,大概几十人吧🙀(请原谅我不够 social 的表现
- 4 面对上千人的群语音直播,两次🙀(直播前大概躲小隔间里演练了个把小时吧
所以,当研究员们讨论下一个性状要写什么的时候,我不由自主地提名了「社恐」……
而且,这个选题居然,很难得的,被全票通过了!
好吧,我自己又给自己挖了个:天坑 ミ ゚Д゚彡
如果你读过各色解读开发白皮书( 1 万 6 千字的那个),你可以感受一下我的任务清单:
记住第四个:现状测试开发和预测试,我曾经以为它是最简单的,没想到却成了第二大的坑 (ಥ_ಥ)
为什么?我们先从如何编写一份筛选社恐的问卷说起。
衡量一个量表是否科学,问卷效度、问卷信度、题目区分度是最重要的。
具体到社恐这个问卷,他们的作用分别是:
1 效度:保证测量的确实是社恐,而不是别的。
需要对社恐进行准确的定义,不是单纯的焦虑,不是孤独感,也不是讨厌社交或者内向什么的。
2 信度:保证同一个人测试的结果足够稳定。
例如,今天测的是重度社恐,隔一天再测一次,不会变成轻度社恐。
或者把一份问卷题目随机分成两部分: A 卷和 B 卷,你做 A 卷结果是重度社恐,B 卷结果也会得出重度社恐。
3 区分度:保证每个题目能够很好地区分高社恐和低社恐的人。
例如,「在朋友圈给别人点赞」这道题,低社恐组和高社恐组的均值差异不大,高社恐组中有将近一半(49%)的人不感到焦虑,所以在新版问卷中把这题给删了……
打断一下!
你这问卷怎么一开发完就有结论了?
数据哪里来的?
如果我能找到一份已经被验证有效的经典量表,那么新的问卷就能大大加快效率。所以,我想到了 Liebowitz 社交焦虑量表,这份问卷里涉及到大量的社恐场景, 对社恐分级很有帮助。
但是!
这套来自 1999 年问卷的问题在于场景都很古旧了,用同样的问题去问你们,很可能你什么也选不出来。
也就是说:
我需要重新编写……
也就是说:
我需要收集更多生动的社恐场景……
也就是说:
我要……
开口问人……
我还是选择了从最容易的开始,比如,在群里发起一个话题:
为了减少焦虑,我在办公室群里里丢出了各种表情包,最后征集了 23 条社恐场景:
为了做出更有区分度的问卷,我还需要更多社恐场景 :
就在我怂成一团的时候,一个天使出现了 \(^o^)/
轻度社恐的睡不着小姐姐在各色人类中悄悄私拉了一个社恐群:
(猜她获得了多少点赞)
她悄不吱声帮我完成了研发过程中恐怖程度最高的任务之一:了解用户的社恐心声。
我默默地在群里看着大家聊天,社恐的问卷终于一点点有了雏形!
并且,彩蛋来了:
我编写的问卷,炸出了办公室一连串的社恐,包括但不限于:
CEO 社恐 👇
最讨厌换名片,
最不喜欢敬酒:
雷姐社恐👇
基本不加群,
加群绝不主动做自我介绍,
很快就想退群:
窦老师社恐👇
因为坐在旁边的新同事老瞄自己电脑屏幕,
整整一周无法工作:
小助手社恐👇
给用户打电话之前需要长时间心理建设和深呼吸
(你能想象吗?小助手最害怕的是打电话…)
还记得我说现状测试是第二大的坑吗?接下来我们就要看下最大的坑是什么了 ——
战胜社恐的最高等级是主持一个会议
搞定了问卷,搞定了位点,搞定了(此处省略万字心路历程)……
最后的最后,大 BOSS 来了,一个叫做「挑剔阅读会」的东西在等着我:
这个会,简单的讲,就是大家一边看初稿一边吐槽我们···
为什么同事要「强迫」社恐的我开这个会?
此处植入一段来自西欧语重心长的指导语:
对我们这些成天跟论文打交道的研究员来说,做到科学性简单多了,为了更新社恐,我和小宁老师前后查阅了 56 篇文献。
但副作用就是,在写解读的时候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写下各种不说人话的专业术语,像是「习得」、「易感性」、「自我价值」等等···
所以,在这个会上,什么「看不懂」、「没什么用」、「这是不对的」,平时和善可人的同事们直接、当面、轮流给出各种扎心评论。
我要强装笑颜倾听他们对文案的评价,如果觉得意见不合适我还得大庭广众地怼回去 ——
从问卷数据上来看,主持会议是最高级别的社交恐惧场景,86% 的人会因成为会议组织者感到焦虑,我也是其中一员:
临到主持会议前,我自己已经提前进入了「被批评」状态,身体感觉特别沉重,要靠长长的深呼吸来放松(我有将呼吸放松心得写到解读里),期待能天降不可抗力(约不到会议室什么的)导致会议延期···
但事实是:会开起来不久,我的社恐表现就都消失了。
事后想想,很有可能是因为我当时专注于怎么记录建议,修改文案,全顾不上去想焦虑表现的事儿了。
这其实是对付一个社恐的好办法:在社交场合,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移开,转向可以掌控的具体的事情。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行动建议部分把「给自己一个具体的事情」拆分成了 5 条可以立刻执行的操作建议,希望可以帮到社恐的你~
开发解读报告,也是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
在寻找基因位点时,我找到了 16 篇 研究,24 个基因位点,这些都从不同程度上证明:社恐受遗传影响。
我挑选了其中 4 个比较适合东亚人,且在 ASA 芯片检测范围内的位点 (挑选原则,大家可以复习我们的白皮书),顺利获得雷姐的认可。
意外的是,我自己找到的位点显示,从基因上看,我竟然天生不那么社恐······(突然松了一口气:
当然受限于当前研究和芯片,但这不意味着我没有社恐基因。
👇
最后我想告诉你:社恐其实远比你想象的普遍
全世界人民都社恐。
但,也存在文化差异:
文献说,东亚人群的平均社恐水平比欧美人群的高。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
但是,东亚人群中,社交恐惧症的比率却比欧美要低很多。
还要提醒的是:社交恐惧症是临床的一个说法,简单来说,如果社恐严重得影响到了你的日常生活,并且你会因之感到痛苦,你才有可能被诊断为社交恐惧症。
所以,其实每个人都会多少有点社恐(要知道有 71% 的人会避开熟人诶!),但很少人会因为社恐感到异常痛苦,这其实是件好事 ——
在知道对方也很有可能因为见到陌生人而手足无措的情况下,是不是瞬间感觉好了很多(ง •̀_•́)ง
如果一个人特别喜欢用 [笑哭],[捂脸],[发抖],_(:3 」∠)_等 emoji 和颜文字,以及没说两句话就丢个表情包出来的,这人十有八九有点社恐没跑儿了,请对勇敢社交的他 / 她表示关爱_(:з」∠)_
(emmm……附上是我的常用表情……以及省略号似乎也很受社恐欢迎的样子……)
以上就是我的研发手记了,同时也是我一只社恐本恐的自我治愈史~在你看解读报告时,一定记得看到最后面的「行动建议」,我亲测有效,还请务必一试!
如果你还没有在各色做过 DNA 检测,可以先看下我们的示例报告,先了解一下一份完整的报告长什么样子:
点击此处,查看各色DNA检测示例报告
如果你已经获得了完整的解读报告并且阅读完毕,还可以在各色官网做测试和阅读更多相关内容,挖掘这个大宝藏。
你越是探索,就越会发现「原来我是这样的!」
相信好奇心还会带你在这里走得更远。
下一篇(点击文章标题阅读):
蒋方舟:如何放弃成为有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