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DNA创始人一席演讲:人生就是与基因的对抗与妥协吗?我创立了各色,寻找答案

各色人类研究中心  2018-09-29

生命生而不同,各有所长,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适应环境,这是我从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中,得到的最有意思的启发。

对基因的认识越深入,越会了解自然进化带给我们的人类多样性。

——「各色DNA」创始人 郭婷婷

2018 年 9 月,「各色DNA」创始人郭婷婷接受一席的邀请,讲述了各色 DNA 为什么会用「基因 + 环境 + 个人选择」的方法,去关注人类的多样性,与你的独特性。

「一席」是一档通过现场演讲和视频的方式分享知识、信息和观点的传播平台。目前已有国内外 600 多位讲者登上一席的舞台,包括:连线杂志主编克里斯·安德森、著名导演贾樟柯、主持人敬一丹、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菠萝)等。

「各色DNA」创始人 郭婷婷

– 中科院心理所认知神经科学博士生

– 研究领域:脑神经科学、心理过程的遗传机制、心理咨询与治疗

– 2017 年,入选 Tatler《尚流》北京及上海 100 名最具发展潜力的年轻未来领袖

– 2015 年,创立各色科技

看完一席的视频,你会理解:为什么各色作为一个基因检测与解读的公司,却如此尊重我们身而为人的自主选择权。

点击观看完整演讲视频

各色人类研究 · 文字稿

大家好,我是各色人类研究中心的创始人郭婷婷,「各色DNA」的 CEO 是我的第一份工作。在这之前我在中科院心理所读博士,我的大部分同学毕业之后都在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所以创业的我看起来比较另类。不过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觉得学术跟商业并不是对立的。

先从我自己的学术经历开始讲吧。2009 年的时候我还在读研究生,当时我读的是心理咨询方向。心理咨询有很多流派,我使用的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有一个核心的假设,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就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否有留意到自己在想什么。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你会发现自己脑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念头:我完了,我真没用,一切都不会好了。

 

认知行为疗法觉得,就是这些坏想法导致了各种抑郁、焦虑等等坏情绪,这些坏情绪又进一步导致了一个人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这些行为又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那些坏想法,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心理咨询就是在跟这些坏想法进行辩论,帮你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

 

当时在实践中我就很想知道,哪些话能够帮助一个人立刻扭转这些坏想法,打破恶性循环呢?我问过很多人这样一个问题,你们在人生中有没有过在黑暗中突然被一句话点醒的时刻。

 

我现在的同事跟我分享了一个故事:她在研一的时候有一次听哲学课,下面学生都昏昏欲睡的时候,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浪费时间,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当时她一下子醒了,突然意识到自己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个硕士,所以她很快就放弃了学位,选择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对我来说,我其实非常喜欢心理学作为客观科学的那一方面,我喜欢在数据中寻找规律。后来我去了中科院心理所读博士,我的研究课题就是,当人在想通了的时候,大脑里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需要我设计一个磁共振的实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核磁共振的仪器里面躺过。如果想要观察一个事情引起的大脑变化,一个实验需要让这个事情以非常精准的节奏,反复地发生几十次,这样它在大脑中累计的那个效应被我们观察出来才具有统计学的效力。

 

也就是说,为了设计这样一个实验,我需要让一个人在磁共振的仪器里躺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面突然在人生难题面前想通几十次。我觉得这是一个在理论上非常难以办到的事情,所以我自己先陷入了一个巨大的人生困境。

 

我读了一篇论文说,如果你想一个事老是想不通的时候,可以转移一下注意力,做一点让自己放松的事情,所以当时我就选择了刷微博看段子。当时是 2011 年,微博上最火的就是段子手。我自己理解的段子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个段子如果想在微博上获得成千上万次的转发,它一定要找到一个非常刁钻的角度。

 

我自己有一条微博被转发了上万次:这是我家的猫,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影子,其实这个猫是一个蝙蝠侠。

 

当时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我要怎么来做这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是看图说话。

 

其实在心理学中有很多非常标准化的能让人心情不好的图片,这些图片唯一的作用,就是设计一个实验的时候,能立刻引发你的消极情绪。接下来这些图片可能会让你们感觉不适,因为它们就是为了让你们感觉不适而生的,就是这样的一些图,我选了大概 90 张。

 

我在微博和论坛上发起了一个招募,招募那些脑洞很大,愿意创作段子的人。我把这样的 90 张图发给他们,我希望他们给我一段话,能够翻转这个图片的意义,让其他看到这个图的人能够立刻消解负性情绪,而且我希望这段话不要超过 40个字。这非常难。

 

我当时在论坛上招募了大概 100 个愿意参与这件事情的人,一周之后他们给了我回复。给大家感受一下,我觉得真的非常神奇。有些效果好到什么程度呢?我觉得我看了会笑。

 

接下来我又征集了几十个人,我希望他们能和我一块儿给这些话打分。我给每个图选了一段大家一致认为创造力最高的,最能够缓解负性情绪的一段话。这样我一共就有 90 张图和 90 段话,我就足以精确地在磁共振仪器里面制造出来几十次人生反转。

 

我还给这些话配上了对照条件。对照条件就没有这么有创造性了,它们也是想要缓解人的负性情绪,但是非常乏味,非常常规。这是一段对照组的话,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我发现创造性的解读相比于常规的解读,激活的是大脑里面非常广泛的奖赏回路。

我标红的这个地方叫杏仁核,杏仁核的激活通常意味着情绪的兴奋。除此之外,我还发现大脑前额叶有大片面积的激活。这些激活说明大家不只感到兴奋,而且经历了比较深度的思考。所以我也想知道,这种立刻让人心情变好的效果到底能持续多久。

 

大概三天后,我又把这些人叫回来重新让他们看这些图,我发现大家依然还记得当时那些创造性的图片上的话,但是那些常规的解读完全被忘光了。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得这一百多个网友教给了我一件事情——无论多么糟糕的场面,你都是还有机会翻盘的。

 

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里面,我们把被研究的对象叫做被试。被试和研究者在传统上是一种拿钱办事的关系,我们对被试的要求就是你要服从,你要配合。但是我自己非常不喜欢这种关系,我非常喜欢被互联网改造过的非常平等的关系。这件事应该是我开始思考互联网能给科研带来什么变化的起点。

 

我发现,基因检测这件事变得非常便宜了。后来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拿到了一些基因数据,这些数据来自我的朋友和同事,我开始研究这些数据。

其实一提到基因检测,很多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它是用来测遗传病的,但我自己对遗传病其实不感兴趣,我最想知道的就是,人跟人为什么生来不一样。

 

例如同样站在演讲台上,为什么有的人非常人来疯,有的人就会瑟瑟发抖。为什么同样被骂,有些人会一声不吭,而另外一些人会选择立刻怼回去。人跟人之间的差异真的非常地大,我很想知道是为什么。

 

也是在互联网上我留意到,基因检测这个事情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了。有这样一种公司,叫做消费级的基因检测公司——你可以在它的官网下单,然后你会收到一个唾液采集装置,采集自己两毫升的口水寄回去,等上大概一个月,你就会在网站上看到自己的基因检测报告。

 

这份报告会告诉你,你的祖先是从哪儿来的,你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未来可能会有得哪些疾病的风险。这样的公司的出现,是因为基因检测在这十几年的价格变得非常便宜了,我们把这个下降速度叫做摩尔定律。从早期到现在这十几年的时间,它的价格大概便宜了一万倍,从一个奢侈品,到人人都可以买得起的一个大众消费品。

我觉得这件事情超有意思,我开始把它当做自己创业的方向,我成立了「各色DNA」。我想研究的就是,基因到底能告诉我们哪些关于心理、关于行为的信息。

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我们收到的最多的疑问就是,一个人的性格难道不是跟环境的关系更大吗?还有一个疑问就是,你们怎么去计算基因跟性格的关系呢?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讨论。在心理学刚刚成立的时候,关于先天和后天哪个更重要,其实一直都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争论,而终结这个争论的是一对同卵双胞胎。

 

这一对同卵双胞胎是心理学教科书上非常知名的一对双胞胎,他们一出生就在两个家庭中长大,几十年之后他们又见到了彼此,发现两个人除了长得一模一样之外,还有一些特别好玩的巧合。

 

比如这两个人都叫吉姆,他们都挺胖的,他们的数学能力都非常好,言语能力则不怎么样,他们两个都有烟瘾,都喜欢做木匠活,他们都结过两次婚,而且他们是在同一个年纪发现自己开始有心脏病和偏头痛的问题。

 

我们知道一般的双胞胎虽然 DNA 重合度是 100%,但因为他们生长在同一个家庭中,我们很难去分离基因和环境分别影响了多少。但是刚刚提到的像吉姆双胞胎这样的案例,心理学家就有机会去分离,看看基因跟环境到底在其中起了怎样的作用。

 

通过研究这些双胞胎,心理学家发现了很多惊人的结论。如果你之前没有怎么了解过行为遗传学的话,我相信接下来的这些结论可能会有点刷新三观。

 

第一个结论,DNA 的作用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因为同卵双胞胎真的是太像了,他们的相似程度远远高于异卵双胞胎,而且他们的相似不仅是长相,不仅是生理,他们发生的事情,他们的心理,他们的性格都高度相似。

 

第二个结论,家庭其实没有那么重要。我知道现在网上很流行原生家庭的说法,豆瓣上还有「父母皆祸害」的小组。没错,父母给了你 DNA,但是随着你逐渐离开家庭,你和同伴、同事,还有朋友互动越来越多,其实家庭的影响在逐渐减少,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控制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

 

第三个结论有点颠覆:如果环境足够自由,物质足够丰富,那么人跟人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就是 DNA 的差异。或者可以这么理解,一个好的环境是让一个人活成越来越像自己天性的样子。

 

2015 年的时候《自然》杂志梳理了这半个世纪以来三千多个双胞胎研究的结论,这些结论涉及了两万多项人的特征,其中最多的研究是跟精神病学相关的,另外还有一些跟认知、社会交往、价值观等等相关的研究。

 

这些研究都是为了搞清楚一件事情,就是这些特征受遗传的影响到底有多高,我们把这个叫做遗传率。遗传率为零意味着这件事情跟遗传一点关系都没有,遗传率为 100% 就意味着这个事完全受遗传的控制。

 

我们再回到刚才那对双胞胎的案例,他们很多事情都很相似。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数学能力的遗传率大概是 40% 60%,语言是 50% 70%,你没看错,离婚的遗传率是 30%50% ,烟瘾的遗传率是 50%,所以,几乎一切人类的特征都和遗传有关系。

 

第二个规律是,基因的作用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大。这是一个认知能力受遗传影响和受家庭环境影响的变化趋势表,你会发现随着年龄的增加,基因的作用在飙升,而到了青春期之后,家庭环境的影响就几乎变成零了,非家庭的影响则一直比较平稳。

 

这件事情应该怎么理解呢?科学家有两个理论来解释。第一个理论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人有了更多自我选择的机会。因为小孩子是不能选择环境的,他的环境就等于家庭环境,但是随着他逐渐离开家庭,自己独自出去求学,遇到更多的朋友,接触更多的环境,这个时候他就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

 

如果一个特别擅长学习的孩子,他就会让自己越来越多地去图书馆,而一个擅长运动的孩子可能会更多地去操场,这样他们的天性就可以得到更充分的表达。

 

第二个原因是,有一些跟认知能力相关的基因,其实小时候并不会表达出来,它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才开始表达出来的。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阿尔兹海默症。大家都知道,阿尔兹海默症跟基因的关系很大,但是即使你有阿尔兹海默症的遗传风险,你也是到老年之后才会表现出来。

 

另外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孩子的认知能力的评价往往是家长和老师得出来的,这些评价也未必客观。

 

所以了解了遗传的规律,我们从一开始就非常反对一件事情,就是儿童的天赋基因检测。我一直跟各种望子成龙的家长们说,你们最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能够充分选择的、足够支持的环境,让他们的天赋可以自然地生长。

 

第二个我非常反对的,就是把基因检测叫做科学算命。因为虽然基因检测在获得数据的准确率上面高达 99%,但是我们永远没有办法通过基因检测精确地预测你现在的样子,现在我做不到,未来也做不到。因为基因只是解释你生命的一部分数据,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才变成了现在的你,所以我们不希望一个人了解基因是为了算命。

 

在最早基因检测价格还非常贵的时候,其实对基因和一件事关系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一些理论的假设。比如我们知道抑郁的人血液中五羟色胺的浓度通常比较低,有一些基因会影响五羟色胺的代谢和表达,我们就可以去找在这些基因上,到底哪些变异会让一个人更容易抑郁。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发现,即使携带了这些基因,也未必会让一个人变得抑郁。如果他生活在一个非常顺利的环境中,这些基因可能不会表达出来。如果碰到了负性事件的话,携带这些基因的人可能就会增加罹患抑郁的风险。

 

不过抑郁这件事情也不是只跟五羟色胺这一个事情有关系,后来基因检测的价格变得便宜之后,我们就有了更强大的手段,我们可以通过全基因组的分析去找到更多跟抑郁相关的基因。

 

有些基因甚至我们现在并不能解释为什么它们会跟抑郁相关,但是我们可以了解到,几乎所有的事情,它都不只是跟一个基因相关,而是受到了多组基因的影响。

 

现在你们看到的这个图是一个大五人格模型图,在心理学里面我们用这五个维度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

 

双胞胎研究发现,性格这件事情受基因的影响大概是 40% 60%,也就是说一半靠先天一半靠后天。

 

而且我们发现性格跟身高不一样,身高一般到了成年之后它就变得稳定了,但性格它是有可能会发生变化的。比如我们的数据发现,在尽责性这个维度上,也就是一个人努力靠谱和认真勤奋的程度上,无论男女,随着年龄的增加,尽责性其实是越来越高的。

 

我们还发现了一个事情:那些生活在超一线城市的人,尽责性普遍要比生活在其他城市的人高一些,也就是说为什么有的人会逃离北上广,或者有的人会留在北上广,其实是有原因的。

我觉得可以这么理解,当你了解了基因在里面扮演的作用,了解了遗传的作用,你会更容易选择更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会了解现在的自己到底从何而来。另外,理解了遗传的作用,你可能会在那些自己怎么做也做不好的事情上更容易原谅自己。

我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朋友的故事。他有一个外号叫做「不靠谱」,他一直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这么不靠谱。例如他曾经在一周之内请警察上门开锁两次,他一年至少要烧糊两个锅,他曾经在春节期间连续忘记买票,好几年回不了家。然后他的信用卡因为老是忘记还,导致他信用记录差,以至于后来无法办理房贷等等。

 

他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的生活那么容易,而他的人生那么黑暗。后来他做了基因检测,发现他携带了多个会让人注意力变差的基因,而注意力受基因的影响大概是在 70% 以上。

 

在这件事情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他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让一个人摆脱自我谴责自我厌弃更宝贵,如果早点知道关于注意力基因的这些知识,这些知识足以改变我,帮助我,我不至于为了做得和别人一样好而付出如此沉重的代价」。

 

然后除了给人提供基因检测报告之外,我们还会有专业的心理学量表,帮你了解现在的你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你可以去对比先天的倾向和你现在的表现。

 

我知道很多人喜欢在朋友圈里面做一些刷屏的心理测试,这些心理测试非常有趣,它会告诉你你可能会像哪个角色,你有哪些天赋等等。

但是我想告诉你的是,这些测试没有一个能够帮你真正地了解自己。一个真正的专业的心理测试要比这个无聊得多,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题目通常比较长,而且它会翻来覆去地从不同角度问你同一个事情,来确定你确实是这么想的。

 

另外就是一个专业的量表在设计上会有一定的理论支持,因为它的每个题目都要保证有相关性,它测的是同一个东西。

 

例如,这个专业量表里面它会问你,你觉得和外国人结婚是不是有趣,你喜不喜欢去新的地方,甚至后面他会问你喜不喜欢吃辣,你喜不喜欢冲凉水澡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在测一个事情,就是一个人爱不爱刺激。爱不爱刺激它后面是有生理的基础的,还是跟五羟色胺有关系。

 

如果一个人体内的五羟色胺水平比较高,他就更容易是一个安静平和的人。如果五羟色胺的浓度比较低,他就更倾向于冲动和冒险。我自己发现我除了在来北京之后变得有点喜欢吃辣了之外,整体上无论是在先天和后天,我都是一个不爱刺激的人。

 

我们现在还会提供一个非常简单的问卷,就是让你自己评估一下我们做的基因检测报告的结论和你的现状是不是一致,这样我们就真的能知道这件事到底准不准。

 

比如测一个人喝酒是不是脸红是非常准的,因为喝酒脸红它只和几个基因的变异有关系,特别是有一个跟乙醛脱氢酶有关的基因变异,它会让一个人体内更容易积累乙醛,而这种积累就会导致毛细血管的扩张,从而发生喝酒上脸的现象。

 

这一个测得就会非常准,有 85% 以上的用户报告和现状一致。

 

另外一个就不怎么准了,这个是测女性的胸部大小,我们发现只有37%的人跟现状一致。因为针对胸部大小跟基因的研究只有一个,这个研究是在欧洲人种中做的,一方面是这个研究没有经过重复,另一方面就是它可能不适合亚洲女性的情况。所以现在我们也会让自己的用户去报告一下自己现在的胸围,然后用这个数据来优化这项解读。

 

很多人他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就是如果我们对基因的了解如此透彻,我们知道每个基因怎样影响了人类,那么有没有可能发生很恐怖的事情。比如说通过基因编辑来改造一个人的智商,让一些人类变成超级人类等等?

 

现在的结论是,我们研究得越多,越认为这件事情不会发生。

 

例如我们知道有一个基因叫做 COMT 基因,其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变异叫RS4680,携带 A 型变异的人在人群中大概占 46%。

 

携带这个变异会有哪些后果呢?首先它会让人变得非常脆弱,会变得更容易疼痛,在压力的条件下会更容易焦虑和抑郁。但与此同时,你可能有更好的记性,反应会更快。如果这个环境是比较平稳的,没有压力的,你就会变成一个更聪明的人。

 

在我们的基因检测中这样的位点还有很多,我们把它叫做一因多效。比如说有的基因可能会让人更聪明,但同时也会让人变得更容易情绪性进食从而发胖。也就是说这些基因它并不只影响了人的一个方面。如果你去除了自己的劣势,很有可能同时也把自己的优势给改造掉了。

 

现在我们的用户除了能获得一份基因检测报告之外,他还可以参与很多科学研究,这些科学研究是我们跟各个高校研究所共同发起的,目的是为了探索一些未知的问题。因为我觉得科学它其实不是象牙塔里面的事情,它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关系。

 

所以如果让我来总结「各色DNA」现在在做的事情的话,我觉得有两个连接可以总结。

 

一个连接是连接你的基因和现状,用科学来定义独一无二的你。第二个连接就是连接研究和每一个研究参与者,让每一个拥有好奇心的用户都有机会变成科学家。如果你也是这样的好奇心用户的话,你可以在微信搜索「各色DNA」或者在 gesedna.com 找到我们。

如果你想重新认识各色

各色科技,是一家位于北京的研究型商业机构。团队由来自国内权威实验室的遗传学、心理学研究者,生物信息工程师与算法软件开发工程师组成。

我们认为,基因 + 环境 + 个人选择 = 独特的你,希望为你提供一个科学、有爱又很酷的自我进化工具。

我们的产品是「各色 DNA (个人基因检测解读套装)」 。包含一份 570 万位点的 DNA 检测和解读,以及 120 多套专业级身心健康测评。

各色 DNA 不仅能检测祖源,还是唯一覆盖了工作、恋爱、社交、生活方式、身体管理、心理健康等日常生活场景的产品。帮助你从了解自己,到改变自己。

在各色,你可以获得你的 DNA 原始数据、基因解读画像和现状测评报告,参与科学研究,做公民科学家,以及成为一个更好的你。

点击购买基因检测服务

[下一篇] 果壳网主笔游识猷:我居然是一株热爱咖啡因的兰花?

https://www.gesedna.com https://www.gesedna.com/wp-admin/ 20262 各色DNA https://www.gesedna.com/wp-content/themes/wpnew
Close